
聯系人:蔡先生
電話:0513—83590859
手機:13962819961
傳真:0513--83598990
網址:www.ghtr.com.cn
地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林蔭路50號
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在上海舉辦。“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的主題貫穿始終,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帶來一場思想與創新碰撞的盛宴。
在眾多議題中,AI與生命科學的融合——特別是AI制藥,吸引眾多投資者關注。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共贏金磚”論壇上,深度智耀創始人李星表示:“當我們用AI為新藥研發帶來革命性變革時,我們也在從根本上推動 SDG 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的實現。我們正在為一個新時代,構建一個更具韌性、更高效、更公平的生命科學產業。”

這一場景折射中國AI制藥的快速崛起——由深度智耀、晶泰科技、英矽智能與劑泰科技構成的“AI制藥四小龍”矩陣,正在臨床轉化、技術平臺和商業模式上展現出中國AI制藥的全球競爭力。
“AI制藥四小龍”都是誰?
作為中國AI制藥的先鋒,由深度智耀、晶泰科技、英矽智能與劑泰科技共同構成的“AI制藥四小龍”,正通過差異化定位塑造中國AI制藥的多元生態,逐步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在這一矩陣中,四家企業代表了中國AI制藥的不同發展路徑:深度智耀致力于打造全鏈條賦能平臺,晶泰以“硬科技”基礎設施見長,英矽專注生成式AI驅動的管線創新,劑泰則深耕遞送技術這一細分領域。
晶泰科技作為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的中國首家成功上市的AI制藥公司。據官網及相關報道介紹,其的核心優勢在于構建了“量子物理+AI+機器人”三位一體的技術閉環。2019年起,晶泰科技開啟自動化實驗室自主研發,2020年完成機器人實驗原型機開發,實現“AI預測-機器人驗證”的研發閉環。這一模式為 AI 模型產生大量高精度結構化的專屬數據,進一步將藥物發現周期從1-2年縮短至數月,并顯著降低研發成本。
同時,英矽智能正在港交所沖刺“AI創新藥第一股”。這家成立于2014年的企業,已進行8輪融資,2025年2月完成超1億美元E輪融資后,估值達13.31億美元。
英矽智能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自主開發的生成式AI平臺Pharma.AI。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英矽智能打造的Pharma.AI是世界上領先的由生成式AI驅動的藥物發現與開發平臺,提供包括新靶點識別到小分子生成及臨床結果預測的端對端服務——具體來講,Pharma.AI由 Biology42、Chemistry42、Medicine42和Science42組成,旨在覆蓋整個藥物發現和開發過程。截至2025年5月6日,英矽智能已通過自主開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臺Pharma.AI產生超20項臨床或IND申報階段的資產,其中三項資產已授權予國際制藥及醫療保健公司,合約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
而劑泰科技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AI+藥物遞送。其核心武器是其AI納米基座大模型及三大核心解決方案:AILNP(AI核酸遞送系統設計平臺)、AIBNA(ALMRNA序列設計平臺)、AiTEM(AI小分子制劑設計平臺)。目前已具備實現肝臟、肺部、肌肉和免疫細胞等關鍵組織和細胞的LNP精準靶向遞送能力,在多器官、多組織靶向遞送難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腫瘤、代謝系統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等提供成藥機會。劑泰醫藥的發展戰略代表了AI制藥的一個重要方向——深耕細分領域技術制高點。
相較于側重藥物發現(Discovery)階段的同行,深度智耀在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階段建立了深厚的壁壘。基于8年積累的數十億自有標注數據微調臨床試驗企業級以及自有垂直大模型,深度智耀創新性的構建了一套行業領先的垂直多智能體(Multi-Agent)AI架構,覆蓋從靶點發現、臨床試驗方案設計、數據采集、數據稽查、數據分析到結果報告生成的閉環,實現了效率和準確性質的飛躍。

據了解,深度智耀做到的不止是線性的節約時間。而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智能體架構的最前沿,構建AI for scientist,構建強大自主研發決策引擎。這意味著這一套系統并非僵化執行指令,而是在一個“假設-行動-學習-反思”的動態循環中運行。它能夠批判性地審視自身的推理邏輯,從失敗路徑中學習,并實時調整策略。
這種“從文本切入”進而變革臨床試驗全鏈條的創新路徑,不僅打破傳統研發的文檔瓶頸,更通過AI的跨領域推理能力,為罕見病等空白領域設計全新臨床終點,將臨床試驗從一場高風險的“賭局”,轉變為一門風險可控、路徑可優化的“確定性科學”。
當中國AI制藥走向全球
中國的AI制藥企業正以顛覆性力量重塑全球醫藥產業格局,其前景在技術突破、資本熱捧與政策扶持的多重驅動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截至2025年7月,國內AI制藥企業數量達108家,94%集聚于北京、長三角及大灣區,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各超20家,形成技術與產業雙高地。高校成果轉化成為主力軍,中科院、清華、北大等機構孵化的企業占比近半,如晶泰科技等頭部公司通過技術授權與跨國藥企深度綁定。據最新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制藥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2030年直指4000億元大關,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5%-20%。
當下,中國市場正以領跑者姿態重塑全球競爭格局:晶泰控股與DoveTree LLC簽署數十億美元管線授權合作意向書;在靶點發現環節,英矽智能已完成TNIK抑制劑的靶點發現;深度智耀已與微軟亞洲研究院、谷歌等展開了深度研發合作,攻關下一代醫藥AI模型。
根據沙利文預測,到2030年全球AI制藥市場規模將達325億美元。這一廣闊前景為AI制藥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同時,全球制藥巨頭的AI軍備競賽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禮來將AI投資額從2022年7億美元猛增至2024年15億美元,13項AI投資,橫掃頭部同業,而默克以10筆AI投資數量緊隨其后。
競爭雖然激烈,但可以看到的是,由深度智耀的臨床試驗全鏈條加速引擎、晶泰的機器人實驗室、英矽的生成式AI與劑泰的納米遞送系統組成的中國AI制藥主力軍,共同構筑起了中國AI制藥的技術拼圖。當這些創新力量匯聚成河,中國制藥業正迎來從跟隨者到規則制定者的歷史性跨越。

責任編輯:Summer
聲明:本文內容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平臺觀點和投資建議。
蘇公網安備 蘇ICP備1903786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蘇)-非經營性-2019-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