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人:蔡先生
電話:0513—83590859
手機:13962819961
傳真:0513--83598990
網址:www.ghtr.com.cn
地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林蔭路50號
引言
在全球醫藥產業競爭日趨激烈與技術創新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中國醫藥領域正經歷著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轉型的關鍵階段。zhuanli作為衡量技術創新的核心指標,其數量與結構變化直接反映了行業的發展態勢與戰略重心。2025年上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授權的醫藥領域zhuanli數量呈現同比下降趨勢,同時在技術類型、申請人構成等方面展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征。本報告基于國家知識產權局及藥智數據相關信息,系統梳理2025年上半年中國醫藥領域zhuanli授權動態,剖析背后的驅動因素與行業影響,為產業創新布局提供參考。
2025年上半年醫藥zhuanli態勢
1.zhuanli授權數據概覽
2025年上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授權的醫藥領域zhuanli有78704件,同比降低18.91%。從zhuanli類型來看,發明占比49.12%,實用新型占比43.53%,反映出行業在注重技術創新高度的同時,仍有大量應用型技術成果涌現。
如圖1所示(僅展示zhuanli授權前十省份),2025年上半年醫藥領域zhuanli授權在各省份的分布呈現明顯的不均衡趨勢。
廣東省以11733件的申請量一騎絕塵,展現出強大的醫藥創新活力,這與其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豐富的產業資源以及良好的政策支持環境密切相關。江蘇省以8066件的申請量位居第二,依托自身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產業基礎和科研實力,持續發力醫藥創新。浙江省以6250件的申請量位列第三,其在醫藥創新領域的表現同樣亮眼,反映出該地區在醫藥產業發展上的積極態勢。
而在區域梯隊的另一端,港澳臺僅獲得99件zhuanli申請,西藏自治區為47件,青海省為92件,與頭部省份相比差距巨大。這種區域間的明顯差異,可能與各地在醫藥產業基礎、創新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等因素相關。

2.技術類型分布特征
2025年上半年醫藥領域zhuanli授權延續了“醫療器械主導、藥物研發分化”的特征,各技術類型占比及表現如圖2:

給藥裝置:以21005件的授權量位居榜首,在技術類型中占據核心地位。超聲探頭及診斷設備、血管介入裝置正呈現出zhuanli布局密集的態勢。這一領域的爆發性增長主要得益于老齡化社會慢性病篩查市場需求的激增,以及技術創新推動。
診斷與分析化驗和制備方法位于二、三位:在精準醫療政策推動與AI技術賦能下,診斷與分析化驗領域中,POCT技術憑借快速便攜特性,結合AI算法實現多指標同步檢測與智能分析,多模態分子診斷通過整合多組學數據構建精準模型,成為核心增長點;制備方法領域里,納米載藥系統制備聚焦靶向遞送與可控釋放的工藝優化zhuanli占比突出,共同推動醫療技術向精準化、高效化升級。
生物藥領域授權量達到4224件,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的變化,zhuanli主要聚焦于基因療法、細胞治療、mRNA技術和抗體藥物等方向。重點在提升編輯精準度和降低脫靶效應,同時探索在罕見病、腫瘤及自身免疫病治療領域的更多可能性。
其他技術類型:生物技術、組合物、醫藥中間體、化合物等領域授權量相對較少。
3.zhuanli權人特征
如圖3所示,2025年上半年醫藥領域zhuanli權人TOP20呈現“高校主導、多元參與”的格局:

高校占據核心地位: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躋身前列,其中浙江大學以顯著優勢領先,彰顯了高校在基礎研究與技術轉化中的關鍵作用。這些高校的研究方向集中于藥物合成、基因工程、生物制藥等前沿領域,產學研合作的深化加速了科研成果向zhuanli的轉化。
醫療機構與企業協同發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等醫療機構,以及湖南省華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深圳市科曼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等企業進入榜單中游。醫療機構的zhuanli多聚焦臨床器械、診斷技術等應用型創新,而企業則在智能醫療設備、新型手術器械等領域積極布局,體現了“醫工結合”模式對zhuanli產出的推動作用。
區域分布與產業布局匹配:上榜的高校及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中部及東北等區域,與這些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密集布局相呼應,反映出區域資源稟賦對創新產出的重要影響。
重點領域授權zhuanli分析
在醫藥zhuanli增長普遍放緩的大環境下,醫療器械領域顯得具有蓬勃的創新活力與發展潛力。這場創新爆發的背后,是政策紅利、技術突破與臨床需求的三重共振,正在重塑全球醫療器械產業格局。
截止7月7日,國家藥監局最新統計顯示,我國上半年批準創新藥43個、創新醫療器械45個,同比分別增長59%和87%,改革政策紅利正在轉化為產業發展動力。
從細分賽道來看,多個領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醫療器械領域以絕對優勢主導醫藥zhuanli授權:
1、黃金賽道領跑:三大領域占比超70%
(1) 心臟電生理:PFA技術成國產突圍主戰場
玄宇醫療、商陽醫療等企業的脈沖電場消融系統zhuanli獲批,相關產品覆蓋“設備+導管+定位”全鏈條,其磁電定位系統、壓力監測導管等技術細節針對中國患者解剖特征優化,手術時間較傳統射頻消融縮短50%,且避免了食管損傷等并發癥風險。
這一突破意義重大——此前該領域長期被BiosenseWebster等國際巨頭壟斷,而如今國產PFA系統通過非熱消融技術,在房顫治療領域形成“中國方案”。數據顯示,國產PFA產品在臨床試驗中,肺靜脈隔離成功率達98.7%,與國際品牌持平,但手術成本降低40%,顯著提升了高端治療技術的可及性。
競爭格局初顯,上海(玄宇、商陽)、天津(鷹泰利安康)、江蘇(艾科脈)、四川(錦江電子)形成多強并立,技術路線(單/多脈沖波形、導管設計)差異化明顯。
(2) 心血管介入:從“填補空白”到“定義標準”
心血管介入領域zhuanli獲批,覆蓋二尖瓣夾、三尖瓣修復、主動脈支架等高端領域。先健科技的主動脈弓支架直接對標國際頂尖技術,其帶外層裙邊的雙層支架結構可減少內漏風險;金仕生物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系統臨床效果媲美美敦力等一線品牌,且采用干瓣工藝解決了傳統瓣膜長期壓縮導致的變形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外周血管取栓支架、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等產品專門針對亞洲人體質設計,血管適配性提升30%。這種“量體裁衣”的創新思路,讓中國醫生首次擁有專屬的血管介入方案,標志著我國心血管介入器械從“跟跑”進入“領跑”階段。
(3) 生物材料與精準診斷:技術創新重構治療邏輯
中科精誠的2023年zhuanli獲批,推出了一種含鎂可降解骨修復材料,結合了PLGA、β-磷酸三鈣與金屬鎂,具有與骨愈合周期相匹配的降解速率。萬潔天元的人工韌帶在2020年獲得zhuanli,通過表面改性技術,成功實現軟組織接觸部分的親水涂層與骨道接觸部分的羥基磷灰石涂層雙重優化,固定強度提升了50%。
精準診斷領域同樣亮眼,普洛麥格MSI檢測試劑盒、凱德維斯基因甲基化檢測試劑盒等產品,將腫瘤早篩靈敏度提升至92%以上。思納福數字PCR分析儀通過數萬液滴的獨立擴增反應,實現白血病融合基因的精準定量,為癌癥治療提供了“精準導航”。
2、地域創新圖譜:三大產業集群撐起88%份額
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呈現顯著的“集群效應”,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三大區域獲批產品占比達88%,形成各具特色的創新高地:
長三角創新鐵三角(40.5%)領跑,上海聚焦電生理技術、江蘇深耕神經介入、浙江主攻瓣膜修復,形成完整的創新產業鏈。
京津冀硬核創新區(31%)彰顯“高精尖”特色,北京的手術機器人、天津的PFA系統技術密集爆發。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通過“概念驗證基金+臨床資源對接”模式,催生了國內首個消化內鏡整合型機器人等突破性產品。
粵港澳南方勢力(16.7%)體現“敢闖敢試”優勢,深圳在主動脈支架、手術機器人領域表現突出。
此外,湖北、四川、安徽等省份在細分領域突圍,創新資源正從核心集群向全國擴散。
3、高價值zhuanli短板待補,政策精準發力高端領域
盡管我國醫療器械zhuanli申請數量龐大,但高價值zhuanli的占比仍然較低,亟待提升。長期以來,國內醫療器械企業主要集中在技術壁壘較低、競爭激烈、利潤空間小的低值耗材領域,而在高端醫療器械的核心技術研發方面相對薄弱,這導致高價值zhuanli的產出有限。為此,國家藥監局今年發布了10條舉措,旨在全力支持高端醫療器械的創新,包括醫用機器人、高端醫學影像設備、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及新型生物材料醫療器械等領域,以推動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技術突破和升級。
2025年上半年醫療器械zhuanli授權top20如下圖4所示:

zhuanli授權量下降原因分析
2025年上半年醫藥領域zhuanli授權量同比下降,是政策調整、審查標準、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政策導向轉變: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推進zhuanli資助政策調整,逐步取消對zhuanli授權的財政性資助,使得部分企業和個人為獲取資助而進行的低質量zhuanli申請減少,從源頭上遏制了“數量導向”的申請行為,推動行業向注重質量轉變。
審查標準趨嚴:《發明zhuanli審查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在2025年深入實施,審查員對zhuanli申請的創新性、實用性審查更為嚴格,著重審視技術方案是否解決行業核心痛點、是否具備顯著進步性。部分不符合要求的申請因未能通過審查,直接導致授權量下降。
研發投入謹慎: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醫藥研發成本高企,許多企業面臨資金壓力,大型藥企縮減研發預算,小型企業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研發投入的減少使得新技術成果產出不足,zhuanli申請量隨之下降,進而影響授權數量。
行業競爭與創新瓶頸:生物醫藥領域熱門賽道zhuanli布局趨于飽和,微創新難以突破現有技術壁壘,企業在熱門領域找到創新點的難度加大;而新興領域因技術成熟度低、市場前景不明,企業申請zhuanli的積極性有限。同時,生物藥等基礎研發領域“重仿制輕原創”,導致高價值zhuanli產出不足。
zhuanli申請質量問題:zhuanli代理行業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代理機構因低價競爭導致zhuanli文件撰寫質量不達標,一些申請因文件問題無法通過審查,間接影響了授權率。
2025年上半年zhuanli到期藥品概況
2025年上半年,化合物zhuanli到期的藥品數量為138個,涵蓋化藥、生物制品等多種類型。其中全球銷售額100億以上的有16個,上半年部分中國zhuanli到期藥品名單詳見下表1。
表1 2025年Q1部分中國zhuanli到期藥品名單

結語
2025年上半年中國醫藥領域zhuanli授權量同比下降,是行業從“追求數量”向“注重質量”轉型的必然結果,既受政策調整、審查趨嚴等外部因素影響,也反映了行業內部創新動力與結構的變化。
醫療器械領域的“主導”與“分化”,是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突圍”轉型的必經階段。未來,隨著AI、合成生物學等技術的深度滲透,以及政策對“硬科技”的持續加碼,zhuanli布局或將呈現“高端領域集中突破、細分賽道差異化競爭”的格局。企業唯有錨定臨床痛點,在核心技術上構建zhuanli壁壘,才能在“主導”的紅利中站穩腳跟,在“分化”的挑戰中找到增量空間。
蘇公網安備 蘇ICP備1903786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蘇)-非經營性-2019-0046